站内搜索:
淡泊名利,潜心科学研究 -------记材料工程学院党员教师李培耀
发布时间: 2011-12-05 浏览次数: 101

当夜幕降临,喧嚣一天的城市安静下来后,无论是在以前的仙霞路,还是现在的松江校区实验楼,当大多数的灯光暗下去后,总有一盏灯还亮着,在夜幕下特别显眼,在灯下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在伏案工作,时不时得靠在椅背上在思索。他就是材料工程学院党员教师李培耀。

    李老师是我校首届毕业留校的学生,至今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第一线,默默工作了28年。他学的专业是金属材料热加工,研究生毕业后,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和比利时金属工业研究所铸造研究中心进修,在异国从事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加工CAD/CAE/CAM软件研究开发。2001年李老师回到培育他的母校继续从事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他根据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研究特长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为铸造工艺及设备、数字化铸造技术、铸造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几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激光相变硬化热处理的数值解问题及组织性能预测》,上海市科委课题《铸件充型过程计算机数值模拟》、《铸造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机开发》、《纳米电刷镀液的研制及其应用》、《铝合金耐磨件表面纳米改性研究及应用》、《模具表面纳米增强复合镀层及其应用》等,发表了的近20篇学术论文,以及开发了《DigitalCast_浇注系统辅助设计软件V1.0》、《DigitalCast_冒口系统辅助设计软件V1.0》等软件。

    2010年李老师承担了上海市科委科研攻关项目《超临界发电机组给水泵关键部件的制备及改性技术和应用研究》,超临界发电机组是我国目前大力发展的工程项目,它的关键设备高压锅炉给水泵所用的主双头螺栓和穿杠螺栓一直用的是德国进口的材料,成本高,受制于人,为了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迫切需要研究开发国产化替代产品。李老师带着他的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国外钢材的性能、成分和生产加工工艺,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确定优化材料的成分和生产工艺,进而考核实际服役状况,与进口材料进行各方面的对比分析,最终建立所开发的国产化材料的成分、熔炼工艺、热处理改性工艺、组织和性能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前期的成分研究、性能测试、回归分析、熔炼制造等这些工作量之大自不待言,单单是现场服役测试也是一波三折。2010年1月,李老师带着课题组成员到上海凯士比泵有限公司,将8根国产化的穿杠螺栓装上去,进行耐高压试验,高压水一打入就发现有渗水现象,原来端面不平整需重新加工;安装螺栓的时候发现次序、使用的气泵力出现问题,只能重新来过。好不容易螺栓全部安装完毕,通260大气压的水,结果水爆出,溅得一身是水,原来是给水泵上的密封圈又出了问题。进口的螺栓经过磷化处理,李老师又对磷化工艺进行研究攻关。经过多次改进,最后终于完成了对比实验,达到预计的的要求。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取得成绩的背后,其中的甘苦只有自己最清楚。

    在科研工作更是精益求精,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论点都要有可靠的出处、依据,务求准确,容不得一点弄虚作假,来不得一丝马虎。李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李老师还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讲授的《计算机在材料成形中的应用》、《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材料科学计算机应用实习》、《计算机在材料连接中的应用》和《材料加工过程的物理场数值分析》等专业课程使得学生受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