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稳定工作
发布时间: 2011-11-30 浏览次数: 24

袁贵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工作和全国一样,一条基本经验就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都面临着新的形势、问题和任务。我们工作的着眼点和着重点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新阶段。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服务和服从于社会的进步,引导和推进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教育也要随之变化。社会变化的主要标志是:

  (1)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与此相应,适应和利用WTO规则,趋利避害,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

  (3)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决定,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新阶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主动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从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宏观管理体制调整向内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转变,从以规模扩大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之路。

  我国社会变化和面临的新形势,对稳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0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特别要求各级干部“切实负起领导责任,确保社会稳定”,朱(钅容)基同志专门强调了“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提出“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工作思路,首要的问题就是“稳定”。江泽民同志指出,稳定,就是各项工作都必须致力于维护政治上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宏观政策要保持必要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各项改革必须稳步推进,以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出现大起大落。总书记这段话对于今后特别是2002年高校工作的安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统一师生的认识和行动

  高校稳定,首先是思想稳定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对此,思想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这些年来,高校比较重视硬件建设和师生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是完全正确的,还需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切实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关心困难群众的工作和生活,为师生排忧解难,多做实事好事,对于高校稳定始终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时候都要抓紧抓实抓好。但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更要充分认识思想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把思想文化建设摆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

  现在,大家都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建设先进文化,把它与发展先进生产力并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提到“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地位。这体现了世界眼光和时代精神,与当前我国社会的重大转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一,加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第一位的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师生自觉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应对复杂国际形势作出的重要判断和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关于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上来。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改革发展的全过程,所有工作都要着眼于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所有工作都要坚持正确导向,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学校稳定。

  第二,牢牢掌握学校舆论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实践证明,对于学校稳定,舆论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小道消息多了,消极舆论多了,师生的心就散了、乱了,这迟早会出问题。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用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东西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批评,引导师生不断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的东西,保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在高校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及时化解矛盾,积极理顺情绪,主动释疑解惑,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舆论氛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依法治教与以德治教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积极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做好广大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工作。

  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网络管理。要像建设、管理校报、校刊、广播站、电视台一样,建设、管理好学校互联网。进一步加大领导力量和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把网络办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渠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防止和抵制各种消极舆论、落后文化、腐朽思想乃至自由化思潮对师生的影响和渗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总体上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舆论引导,积极发展先进文化,确保在文化竞争中取胜,不仅关系学校稳定,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江泽民总书记在六中全会闭幕式上讲过,开好十六大,关键要抓住两条,其中一条是对我们面临的、广大干部群众十分关心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要进一步作出回答,以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是学校舆论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不懈地培育大学精神,着力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大学、民族、国家也是要有精神的,这就是大学精神、民族精神、国家精神。在日前发表的《200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芬兰再次名列第一。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到只有森林的一个北欧小国,其竞争力何以连续两年超过美国。这其中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重要因素。良好的道德也能产生效益,凝聚力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精神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芬兰给我们办好一个大学的重要启示。

  周光召同志在 2001年11月15日的《科学时报》发表的“科技创新中的精神力量”一文中,用自己在芬兰亲身感受的事例,讲了精神力量的重要性。他说,爱国主义、奋发图强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了芬兰人的心中,芬兰能够取得今天的竞争实力,就是整个国民始终艰苦奋斗的结果。他特别强调,这种精神已经转化为一种强大毅力和意志,那里的人们身体力行,长期坚持不懈,已经形成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文化。

  在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之后,如何结合每一学校的历史、传统、风格、特色和水准,认真总结、精心培育、积极宣传并身体力行一种大学精神,这对于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对于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维护学校有序稳定、持续发展的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力量。虽然,要培育、形成一种大学精神,要认同和践行一种大学精神,绝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持之以恒,就必将大有成效。

  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高校的稳定,其次是学生心态的稳定和情绪的稳定。对此,学生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同感,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就成了十分重要的因素。

  由于交费上学,就业压力加大,以及行业收入差距的拉大,目前,学生对于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关心和敏感。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就感,特别是学生的就业,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心态和情绪的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01年上半年对8省市74所高校14500名学生进行调查,大学生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声十分强烈。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制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系到学生求知、成才和成功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在回答“在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时,六成多的学生把“教学改革滞后,不能满足渴求知识的成才愿望和社会需求”列为大学生活中最苦恼的9项事项之首。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赞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赞同“深化教学改革”,并表示对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大学生认为当前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是:“教学方法单一”(57%),“课程内容陈旧”(52%),“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全面”(50%),“考试方式不科学”(50%),“学生没有选课、换专业的自由”(47%)和“教材落后”(37%)。

  第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选要调整专业结构。办高等教育,总离不开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这些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扩招、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都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奠定了基础,将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应当指出,这些改革正在推进之中,还需要继续深化;这些改革举措,本身并不是目的,最终要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服务。要真正实现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在与四所交大负责人座谈时提出的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工作两个重要转变的要求,我们还要做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规模和效益有关系,没有规模就很难有效益,所以我们经常说“规模效益”。但应当说,规模还不等于效益。从规模到效益中间还有专业融合、资源优化等许多事要做。规模和质量不是对立的,不能认为规模小的质量一定高,规模扩大必然带来质量降低。但应当说,规模扩大后如果工作跟不上,依然采用旧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模式,就有可能影响质量。

  实际上,与质量最密切的是结构。什么叫高质量?由于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所以专业结构、人才结构适应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所急需,就是高质量。不需要的也就是没有质量的。

  第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关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国家教育方针已有明确规定,教育界、学术界也提出不少很好的意见。这里我想特别提一下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问题。2001年8月7日,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接见部分国防科技专家和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时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特别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这段话简洁、明了、极为深刻。 20年前,邓小平同志把是否重视教育作为衡量一个领导是否成熟、有远见的重要标志。20年后,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论述,应当成为新世纪衡量一个领导是否成熟、有远见的重要标志。每一个高等教育管理者,都应当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科学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讲话上来,重视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重视和加强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素质的培养,重视和推进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类和谐发展,以及人、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说,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个学校的校风,也关系学校的形象,关系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最终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以德治教,有良好的教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目前教师的师德、教风如何?调查显示,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素质状况不尽满意。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人格魅力”、“敬业精神”、“教书育人状况”的平均满意率为五成上下。其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人格魅力”表示“很满意”的均不到一成。在座谈、访谈时,许多学生反映一些教师教学不认真,“好像没有备课”,“除了教材上的条条,没多少新东西”;有的教师甚至上课迟到,提前下课,上课打手机;与教师之间,除了上课,没有其他的联系。有的学生说:“我是交了钱来上学的,也是来买知识的,我不能接受过期和假冒伪劣产品”。有的学生说:“希望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允许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然,学生也必须以德治学、以德修身,有良好的学风和社会公德,勤奋刻苦,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密结合高校实际,着力解决作风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抓党风,促校风,带动教风和学风,是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学校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把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稳定是政治、是大局,稳定压倒一切。高校稳定工作是党委的工作,也是行政的工作,是学校党政干部、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

  第一,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全面把握影响稳定的各种因素。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真正把稳定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承担起确保高校稳定的政治责任。认真总结高校十多年持续稳定的经验,准确把握高校稳定面临的形势,及时研究解决高校稳定工作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把维护稳定的各项要求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使高校稳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总的是好的,我们对保持高校稳定充满信心。从国际上看,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从国内看,在世界经济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北京申奥成功、APEC会议召开和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9.11”事件的发生,使进入新世纪的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全球经济下滑,我国人才争夺将更加激烈;西方国家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影响和渗透,将更加广泛、直接;某些行业和产品将受到较大冲击,就业压力加大。特别是,2002年我们党将召开十六大,对思想稳定、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高校稳定工作放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来考虑,放到当今国际背景下来考虑,进一步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做好稳定工作。

  第二,高校稳定工作抓落实贵在抓平时。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很多,不可能保证不出任何问题。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变临时为平时,坚持抓早抓小,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少出问题,不出大问题。我们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经常排查影响稳定的因素,热情帮助师生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化解师生思想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只有平时解决问题,关键时候才能保证不出问题或不出大问题。

  第三,高校稳定工作抓落实重在抓体制。高校稳定工作要坚持经常抓,就要建立党委负责、协调各方的稳定工作体制和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学校治安稳定工作网络。随时随地有人检查监督影响稳定的种种因素,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做好重点时期、重点场所、重点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各项工作预案。

  第四,努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影响稳定的因素是复杂的,从总体上说,出问题是难免的。一旦出现问题,学校领导要靠前指挥,沉着冷静,严肃对待,在弄清事实真相、正确判断问题性质的基础上,依法妥善处理。处置得当,引导正确,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多年的实践证明,出现一点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事情采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态度,或者麻木不仁不及时处理,或者简单草率处置不当,使一些本来并不十分复杂的问题复杂化,甚至酿成大事。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不少,我们要引以为戒。

  2002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们在严峻国际形势下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一年。做好新的一年高校稳定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开创高校稳定工作的新局面,以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