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组织生活、党员志愿活动|校友返校日志愿活动
发布时间: 2019-10-27

其 他 组 织 生 活 记 录

党课主题

校友返校日志愿活动

时间

20191026

地点

B106

主讲人

刘铁英(支部书记)

记录人

江悦莹

应到人数

37

实到人数

37

缺席名单及原因


缺席人员补课情况



  1. 志愿服务

刘铁英:支部书记刘铁英响应学院党支部号召组织支部学生党员参加校友返校日志愿活动。

(二)活动安排

来自学院1978级(首届)纺织782班的39位校友。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段海霞、副院长刘瑾老师热情接待了校友们一行。首届校友回归母校,带着近40年的思念与向往重回母校新址,脑中是无尽的回忆、斑驳的教学环境、陈旧的实验设备,眼前是现代化的建筑、信息化的设备、园林化的校园,校友们不禁赞叹母校四十年的蓬勃发展和远大前景。

学院党委书记段海霞对校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各位校友一直以来对母校的关注和支持表示感谢。她为校友们介绍了母校目前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点讲解了学校各个标志性建筑的特色,让老校友对如今的母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校友听闻之后,除了赞叹和震撼,更多的是自豪与欣慰。他们漫游校园,踱步在大草坪上,驻足在图书馆前,停靠在凉亭座椅,欣赏并享受着学校每一个角落。此外,校友们还与在校生一起参加了“礼赞祖国校友红歌会”,与在校生一起唱响母校、歌颂祖国。

学生党员刘新伯、王大龙、江悦莹对老校友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并合影留念。



(三)交流研讨

刘铁英:下面,请大家结合本次志愿活动,围绕本职工作进行交流发言研讨。

刘新伯:在校友返校日的志愿活动中,我有幸和我校第一届学生的孙老师结识。孙老师是建校的第一批入校生,也为我们讲述了建校的经过和过去的一些趣事。孙老师1966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当时的华东纺织工学院)。孙老师回忆道,当时的老校区是在仙霞路,那时候没有统一的宿舍,学生都是走读。后来盖了一栋宿舍楼,分配给家庭距离学校非常远的同学使用。毕业后,孙老师在本校当了一名老师,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劳任怨。在2003学校搬到松江校区后不久,他就退休了。岁月在脸上留下了印迹,但是却没有夺走那份精神气,孙老师精神满满。听着孙老师的讲述,我感觉到那份积极的力量,不向岁月低头的精神,感受到“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依旧少年”。我们在校生,更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人的精神和品德,踏踏实实搞学术,实实在在做好人,奉献这个太平盛世,为祖国,为母校争光。

王大龙:不忘初心,同聚工程大。1026日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建校41周年校友返校日。我有幸采访了1978级校友孙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建校初期学习条件的艰苦,以及松江校区的搬迁历程,成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时,江泽民市长前来参加,让我作为工程大的学子无比自豪。谈到退休后的生活,老人也是滔滔不绝,退休后的生活很满意,打打球、游游泳,还自驾游去西藏,一路经历了春夏秋冬,美丽的自然风光、热情好客的当地人。这都是我所向往的生活。这位老学长告诉我们,好好钻研知识,出人头地,今天你们以工程大为荣,希望明天工程大以你们为荣!

李志伟:今天是1026日,是我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1岁生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许许多多校友们都来到学校为我们学校母亲庆生,早上八点的时候校友们都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在教室里我们看到了我们可爱的校友们,大家心情愉快,不断和可爱的同学们合影留念,与老师们亲切地交流,十分关心学校现在的发展现状,我们有幸采访到我校第一节老校友孙老师,1966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在77年恢复高考是参加高考并成功考入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当时的华东纺织工学院)毕业后留校成为一位老师,在工作中孙老师和其他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没有统一宿舍学生们就走读上课,后来有了宿舍都留给了家庭元的同学,就这样孙老师陪伴着工程大一点一点成长起来,2003年校区搬迁到松江校区以后不久,孙老师就退休了,在退休后孙老师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拥抱自然,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西藏自驾游,历时一个多月,让我们许多年轻人都佩服孙老师,作为在校生,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为校争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实实在在做人,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江悦莹:刚才和孙老师也交流了一下,那么我们今天也非常欢迎校友和各位的亲属回家,看看这个美丽的校园,大家可以参观一下。希望可以在校友返校日再一次体会学校的温暖,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感受大学精神、树立远大志向、涵养高尚品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要争取取得更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功:今天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41周年校庆日,我们早早的来到活动室迎接校友们的到来。活动中,我们采访了老一辈校友孙老师。孙老师回忆道,当时的老校区是在仙霞路,那时候没有统一的宿舍,学生都是走读。后来盖了一栋宿舍楼,分配给家庭距离学校非常远的同学使用。毕业后,孙老师在本校当了一名老师,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劳任怨。在2003学校搬到松江校区后不久,他就退休了。岁月在脸上留下了印迹,但是却没有夺走那份精神气,孙老师精神满满。我们向孙老师讨教是如何保持这份精神气,孙老师鼓励我们大学生要多运动,要多去拥抱自然。我们从孙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一分不服老的精神,生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把握好自己,保持满满的激情去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沈万里:今天有幸参加了工程大41周年校庆活动,活动中,我们采访了1978级校友孙老师。听着孙老师的讲述,我感觉到那份积极的力量,不向岁月低头的精神,感受到“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依旧少年”。我们在校生,更要继承和弘扬老一辈人的精神和品德,踏踏实实搞学术,实实在在做好人,奉献这个太平盛世,为祖国,为母校争光。


会议总结:老校友走进教学楼,在教室里按照以前的位置落座,开展了一次特殊的“班会”,他们牵手、拥抱、合影,在黑板上写下对同窗的祝福,在讲台上倾诉对母校的祝福。母校永远是各位校友的家,是大家永远可以依赖的臂膀和休息的港湾,学校与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校友的支持,希望以后校友们与学校的交流更加频繁,合作更加紧密,共同谱写母校新的华丽篇章。学生党员聆听了老校友的事迹,也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