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4日]党课
发布时间: 2022-07-19

党课主题

《从抗战烽火中的陕北公学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简史》专题党课

时间

62415:30

地点

腾讯会议315737263

主讲人

奚峥皓

记录人

李毓媛

应到人数

19

实到人数

19

缺席名单及原因

缺席人员补课情况

(一)支部书记上党课

奚峥皓: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85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从陕北公学成立之初就鲜明提出要培养“革命的先锋队”,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培养“万千建国干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培养“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再到新时代提出培养“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

读懂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也就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进程的缩影,看到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广阔前景。今天我们跟着中国人民大学的建校史一起学习一下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简史。

(二)交流研讨

奚峥皓:下面,请大家结合党课学习内容,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奚峥皓:百年来,党始终把高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革命事业和战略任务,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等教育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教育和办学培养人才、建设国家。全面回顾党领导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探索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规律,对我们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洪芹:中国人民大学走过的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回顾党创办和领导高等教育百年历史,高等教育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同脉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重大战略决策。

苏晓宇: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我们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国之大者’,担当使命任务,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王宇嘉:回顾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程,能够深刻体会中国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的艰辛,高等教育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共脉搏。我们应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

李海波: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阚秀:高等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果就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作为高校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为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海珊: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高等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革命事业和战略任务,把以人民为中心发展高等教育与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教育和办学培养人才、建设国家。

王娆芬: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当前抓好党的教育事业。作为一名教师,更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

李晓航: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展现新时代人民教师的担当作为。守牢课堂阵地,当好信仰与初心的播种人。

段倩倩:高等教育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时代共脉搏。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培养助力国家发展的工程人才不断努力。

王晓军:高等教育始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在精通专业知识、提高道德修养上下功夫,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曹乐: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每一名高校教师,都应该坚持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

李毓媛:高等教育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高校教师要坚定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孙雨晴: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时刻谨记教育初心,坚持立德树人,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在工作中践行党的各项教育方针和思政建设,发挥党员教师的作用。

刘烨:高等教育要以高校为载体,着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法兼修、明法笃行的有志青年,努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夯实人才根基、汇聚智慧力量。

通雁辉:高等教育承载着全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加强思政教育站位高度,时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

吴健珍: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阵地,更要树立以德树人的坚定信念,提高政治高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优先注重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站位!

徐冬梅: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系。高校教师应提高政治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江蓓:中国人民大学走过的这段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同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历史进程的缩影。我们能体会出教育发展的不易,和中国发展的艰辛,我们要重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跨越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