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中学习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且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维护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国家安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人人参与、人人有可为。今年的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任务,深入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体现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立场,突出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宣传教育内容,引导广大师生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抗议全过程,履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职责义务,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下面我们来看一些短片,了解以下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 (观看视频) 二、支部成员发言。 黄容:国家安全教育日每年只有一天,但安全问题却每时每刻都值得高度重视。因为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它关系民生,关系国家稳定,关系社会长远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成为公众习惯,应是全社会的期待。 潘勇:全社会对国家安全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响应有力证明,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国家安全始终是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稳”最“实”的基石。维护国家安全须臾不可放松,更需汇聚全民力量。 黄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使国家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 张晓梅: 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历史一再启示我们,没有意识到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所覆盖的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乃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们将每年的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就是为了提醒人们认清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危机忧患意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观念。 胡建鹏:忧患意识既是枕戈待旦的危机意识,又是志在安邦的责任意识、时不我待的奋进意识。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安全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领域出现安全隐患,都有可能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甚至影响到国家利益。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赵双喜: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也是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重要的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我们就一定能奋力开拓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赵毅: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没有人是“局外人”和“旁观者”,提升全民意识、动员全民力量、凝聚全民共识才是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的“铜墙铁壁”。 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爱国主义热情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总结。 维护国家安全归根结底是在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家安全靠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