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组织生活|党员学习科学道德精神
发布时间: 2020-11-24

会 议 记 录

会议主题

2020全国科学道德学风宣讲报告会

时间

20201120

地点

7201

主讲人

刘铁英老师

记录人

孙祥胜

应到人数

21

实到人数

21

缺席名单及原因

缺席人员补课情况

会议主要内容:

  1. 刘铁英老师宣布会议开始

 刘铁英老师:科研活动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有责任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保证。


  1. 交流研讨

刘铁英老师:下面,请大家发表2020全国科学道德学风宣讲报告会感想。

王大龙: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根基,决定着科技事业的成败。通过观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学风宣讲报告会,我深刻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自觉践行“知识分子当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为抱负”的殷殷嘱托,不畏任重,不惧时艰,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科技强国伟业,洞察变革于端倪,补短板、增长板,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打造未来竞争新优势。我们青年学子作为国家科研未来的希望,要真正摒弃学术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倾向,为科技创新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做一个对科学研究理性的人、对科学精神敬畏的人!

刘新伯:经过今天讲座的学习,我收获很多,诚信做学问是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础。我们有责任对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进行学习,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是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保证。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学术修养,严格自律,加强对学术规范的学习,把握学术道德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顾佳: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我们要学习他艰苦卓绝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刚刚诞生的年代,基础建设,教育资源都嫉妒匮乏,甚至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孙家栋同志心系祖国一心希望学业有成建设祖国。学习学习院士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在科研的同时作为一名研究生更要遵守学术道德、学术风范,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有创造精神,有科研能力,有自己我创新意识来做好研究生本职工作。

李志伟: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风是我们人格的体现,创造严谨的学术氛围,保证教学质量,让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独立思考问题,学习别人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才是我们要做的,抄袭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脚踏实地,不断地追求真理,才是真正的科研态度。

陈功: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                         

孙祥胜:通过今天所听的关于学风建设的讲座让我受益良多。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科研一词的真正含义。我们应该在科研中有所成长,个人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的提升比发论文更加重要。面对不良的科学学风,我们应当坚决抵制。抵御住其他的诱惑时刻保持培养优良学风的心态。

俞金:今天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我认为一部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之所以会如此消沉,很多大的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学风信念,因此不能积极科研。 学风是同学们思想道德素质的反应, 加强学风建设, 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 即从同学们的思想工作上抓起。 许多学生认为科研只是小事,其实不然,他不仅提现我们的学术水平,也体现我们一个人的信誉,准则。 想要从根本抓起就应该在学生科研期间不断监督督促。

张瑷涵: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更多形形色色的诱惑,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信息散布于网络上,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浮躁的味道。不少人少了潜心磨砺之专攻,多了轻描淡写之浮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最关键的是首先自己能抵制住诱惑,能够清白做事,坦荡做人。同时要树立崇高的理想,确切的目标,给自己找点事情去做,然后醉心于其中,培养在某一门学科的兴趣,然后才能享受到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的乐趣。

周伟: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江悦莹: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要加强自身学术修养,严格自律,加强对学术规范的认知,把握学术道德的善恶标准与尺度,明确学术研究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锻炼自己的学术道德意志,克服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诱惑、困难和障碍,坚守科学活动中的伦理精神,自觉地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行为习惯。

余小燕: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

杜涛:今天下午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收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我们要注意遵循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懂得学术研究中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严守自律底线,要以老一辈科学家精神为榜样,同时要有为祖国的昌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献的精神,还要有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精神。作为研究生,我们要勇于担当,面向学科前沿主动攻关原创研究,从源头上做创新;要努力强化基础理论,去寻找灵感,从而找到创新的思路。不忘科研初心和使命,为我国科学研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刘慧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非常重要。作为学术小白,首先要树立好正确的学术研究观念,在违背学术道德的前提下得到再多的成果也毫无意义。做学术首先要做好人,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追求创新,勇于创新,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它而努力奋斗。

王振伟:樊锦诗扎根大漠57年潜心石窟考古保护与研究,为了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奉献了一生的心血和精力。为敦煌石窟文物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探索解决保护文物和开放利用的矛盾,提升了敦煌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被誉为“我国文物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的典范”。戚发轫院士结合中国航天的发展史,讲述中国在从一无所有到成为航天大国的过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于攀登的。以“自力更生”为核心的航天精神和以“热爱祖国”为核心的“两弹一星”精神始终支撑着一代代航天人,激励他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荆苗苗: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对我们平常进行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我们未来去实现一些高质量的科技创新具有深远的指引意义。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为国家发展、为科学进步奉献一生,牺牲自我,他们的心路历程引起我们的共情,科研路从不是坦途,除了智慧之外,“执着”是我们重要的武器。诚信与严谨乃是一个合格大学生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做科研的人更应该坚守学术诚信,要做一个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要勇于创新,要强化我们的基础理论,实事求是,敢于质疑,更要有一颗专注的心和不甘心放弃的执着。

武国飞:学风的直观反映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等,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的评价是围绕着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多项内容综合进行的。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所以学生的学风恰是学校方方面面作风的集中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良好的校园学术风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严格的管理措施,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因此,学风建设应该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要立足于学生、见效于学生,并以学生的学风变化为根本的检验标准。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上精益求精,奋发向上。

杨文龙: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陈洁:传承航天精神,建设航天强国!戚发轫院士的人生历史就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简史,戚院士就自己在中国航天一线的工作经历以及工作中的体会侃侃而谈,他介绍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的背景,航天飞船与载人航天等技术方法。并讲述了自己的研发及工作经历。他希望当代大学生能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能明确自己身上肩上的任务,完成任务需要理想和信念。新时代的年轻人应遵循道德高尚,学风严谨。当代时代潮流必定是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并提出对当代年轻人的期望:一是学会终身学习。二是充分认识创新的重要性。三是爱自己的祖国等。

沈万里:通过讲座让我认识到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诚信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品行。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同时,严谨的工作作风是潜移默化形成的精神气质,踏实严谨的工作习惯是学习的基本要求。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需要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

董九庆:近年来,国内学术不端案例的个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令人深思。而观看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对科学、学术的态度。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本职工作是学习,进行学术研究,要谨遵严谨的学术规范,培育良好的学术道德,营造良好的学风。这种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会使我们受益匪浅。研究生的学习活动不仅需要我们的努力付出,也要培育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结论。社会的浮躁与快节奏不应当影响到我们,我们要有自己的坚守,对人对事都要有自己的见解与想法,这样才能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做一个合格的研究者。


  1. 刘铁英老师对会议作出总结

作为研究生党员同学,我们更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和实事求是。同学们阅读经典文献,研究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认真对待实验中的一点一滴,不弄虚作假,应严谨规范撰写论文。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