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支部微党课
发布时间: 2021-07-27

会 议 记 录

会议主题

支部E课堂-党史故事我来讲

时间

202146

地点

线上

主讲人

王大龙

记录人

陈功

应到人数

9

实到人数

9

缺席名单及原因

缺席人员补课情况


(一)支部E课堂-党史故事我来讲

悦莹,电子电气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2017年入党,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二)讲课内容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江悦莹,今天的百年党史大家讲活动,由我来给大家带来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201211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述了一个故事。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就是翻译《共产党宣言》。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陈望道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浙江省义乌市人,1891年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大学等高校教授。他翻译了中国第一版《共产党宣言》,担任过《辞海》总主编。

19203月,陈望道接到了《民国日报》邵力子先生的一封来信,说《星期评论》总编戴季陶要他翻译《共产党宣言》,同时还捎给他一本戴季陶的日文版《共产党宣言》和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英文版《共产党宣言》。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那个时期,报纸上已可见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的一些片段,但却没有一个人把它全文翻译过来。当时戴季陶也很想自己来完成这一工作,但又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他觉得要完成这本小册子的翻译,起码得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对马克思主义要有深入的了解;二是至少得精通德、英、日三门外语中的一门;三是要有较高的语言文学素养。陈望道在日本留学期间就结识了日本一些著名学者和早期社会主义者,很喜欢看他们从苏俄翻译过来的文章,从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另外,他在日本学的是文学,精通日语,汉语功底也很好,同时还精通英语。三个条件都吻合,所以邵力子推荐他来完成这一翻译工作。邵力子之所以推荐陈望道来完成这一翻译工作。

19204月底,陈望道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5月,陈望道将《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稿带至上海,交由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并于8月在上海印刷出版。随后平民书社、上海书店、国光书店等相继出版,到19265月已刊印17版。

19204月下旬,陈望道完成《共产党宣言》一书的翻译后,带着译稿来到上海。在上海,他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工部长,他发起成立了机器工会、纺织工会和邮电工会;他参与创办了工人夜校、平民女校和外国语学社,并任教员;他更是早期党组织党刊《新青年》和《共产党》、《劳动界》等刊物的编辑。《新青年》直接壮大了上海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像集聚了一大批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他所做的上列各项,都为1921年党的成立创造了基本的条件。1921年党成立后,陈望道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为中共上海地方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共产党宣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一理想和目标的信仰之源。一百年来,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将《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从而才有了一个今天强大的新中国。陈望道第一个全文引入的《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新时代学生党员,我们要认真学习陈望道先生和无数革命前辈的奋斗事迹,把望道先生首译宣言、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让信仰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让信仰的光辉存于我们心中,信仰的甜味让我们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