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党课记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时代伟大征程
发布时间: 2023-03-31

党 课 记 录

主要议题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进新时代伟大征程

时间

202331

地点

现代交通大楼1003

主持人

赵梦影

记录人

曹倩瑜

应到人数

27

实到人数

25

缺席名单及原因

王荣翔(请假)

缺席人员补课情况


(一)赵梦影书记讲党课——领学二十大报告

赵梦影:各位同志好,今天从二十大的基本框架上给大家梳理一下。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党的二十大报告主要内容。三、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四、深刻把握二十大的内在逻辑。五、大会主题。六、“三个务必”。七、三件大事: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胜利。八、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九、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十一、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十二、中国式现代化基本特征。十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十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十五、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十六、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二)支部党员接力讲党课——解读二十大报告中的专题

王董祺:对专题八《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分享。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关于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习总书记提出了以下五点内容。

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放在首位的原因是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需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三、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开展,包括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落实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五、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化不仅要自信、要发展好,也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以上就是我此次对于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内容的解读。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曹倩瑜: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二十大中第九个专题《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并强调“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落脚点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也就是要让全国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民生”的篇章,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格外关注的部分“人民生活品质”首次被写入其中。从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到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既有一以贯之、始终不渝的人民立场和为民初心,更有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而提出的新要求、部署的新举措,描绘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图景。

对于如何更好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报告讲了四个方面

一是强调“完善分配制度”,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二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调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平等就业的重要性。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兜牢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民生底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

三是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生育支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综合施策。

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有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总之,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的民生建设领域作出了重大的战略性安排,提出了许多前瞻性、引领性和务实性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继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付秀伟:我今天分享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强国的内容,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说过: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一个单独部分,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和作用,并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全面而系统的部署。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坚实基础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一)教育普及水平全方位提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10年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这是对新时代我们党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推进取得新成就的高度概括。(二)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尊师重傅、倡教兴学的优良传统深深融入世代传承的文化血脉之中,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注入了持久的磅礴动力。(三)教育发展实力和服务能力迅速增强。随着新时代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有效落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第一大支出,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顺利实施,极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全覆盖并日益健全,教育系统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总体方向和重点任务:(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到实处。(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相互支持配合,共同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教育强国建设激活力、增动力。(五)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田祎:习近平总书记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提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孙丽岩:对专题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分享。1980116日,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正式指出: 要把经济发展当作中心。这次的表述一个重大的变化,今后党的中心任务更加全面、系统。本章节重要的词:中国式现代化。长久以来,因占据现代化发展早期红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现代化话语权,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甚至认为现代化只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发生。追本溯源,现代化的确起源于西方,但是随着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延伸,不和谐的“现代化”噪音不断扩大。

章节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该章节也讲述了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本章节还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在最高层面做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预警,这意味着,风高浪急的重大考验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对此中国人民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重大考验面前,除了坚决斗争以外别无出路,只有最坚决的斗争,才能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才能打开通向未来的道路。本章节最后提出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