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人一事一例
坚实履职奉献基层 诠释党员优秀品质——记高职学院共产党员郑卫老师
发布时间: 2011-12-05

    高职学院主动服务于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针,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和声誉逐年扩大。学院于2004年首次开始招生,在短短6年的办学历程中就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成绩,这是学院广大教职员工辛勤付出和努力的结果,饱含了许许多多扎根于教学一线的共产党员们的心血和汗水,郑卫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郑卫从2004年开始至今担任高职学院制造工程系主任,立足工作岗位,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线教学工作部门的负责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在于切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提升专业建设及教学的内涵和质量,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郑卫同志为了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多年来始终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尽管期间不断遇到各种困难,但他对专业建设的高标准追求从来没有改变。

    为了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对优质教材的需求,郑卫同志带领“数控技术”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理论与实训教师共同开发基于“任务引领”的一体化教材,项目从2005年开始启动,初期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编写教材的经验等原因,项目进展缓慢。面临这种情形,他心里十分着急,但他没有指责、埋怨老师,而是主动了解教师的实际困难和情况,有针对性的聘请专家指导教材编写,并积极与出版社联系,邀请出版社介入教材编写工作,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专业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一套五本的“金属切削系列教材”作为新型职业教育教材被机械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10多本校本教材被各门课程使用,从2008年至今,系内教师每年均有教材公开出版,教材编写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精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学院的办学历史短,教师普遍缺乏申报和建设精品课程的经历。为了推进精品课程建设,郑卫同志在细致分析了系内现有专业及课程的结构和特点后,决定以“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为突破口,以建设市级精品课程为目标,并从申报校级精品课程开始着手。他首先整合了课程建设队伍,充分考虑课程的特色,把理论与实训教师有机整合为一个建设团队,进行了明确合理分工;随后聘请校内外专家指导团队进行课程建设;期间,他一直协调课程建设进程,保障课程建设的资源需求,并参与到课程录像拍摄、申报书撰写与审核等具体工作中去。2007年,该课程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郑卫同志及时对申报过程进行了总结,把申报的成功做法进行了推广,2009年和2010年,该系的“模具制造工艺”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又分别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与否应由社会通过多种途径来判断,技能竞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郑卫同志充分认识到竞赛工作的重要性,不遗余力的抓好各项竞赛工作。由于竞赛工作周期长,涉及教师和学生的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为了平衡竞赛和教学的矛盾,他精心规划好各项竞赛任务的组织工作,安排好带教教师,协调场地与材料的准备工作。由于每年都要承担上海市和全国的竞赛任务,每年的暑假、五一、十一等的部分休假他都坚守在竞赛集训现场。在他的推动及部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努力下,部门竞赛工作取得了丰硕成绩,从2008年开始至今,制造工程系师生组成的集训队连续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三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专业建设工作重要而具体,工作内容千头万绪乃至琐碎,郑卫同志立足岗位,能始终坚持开展专业建设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的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郑卫同志坚实的履行着自身的工作职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奉献基层的可敬形象。郑卫同志连续5年考核为优秀,2010年9月获得优秀教育工作者,部门自2006年至今连续两届荣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