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紧扣中心,多点突破,全面提升学院内涵发展
发布时间: 2011-11-28 浏览次数: 54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学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构筑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多点突破、全面提升内涵发展的丰收之年。一年来我院全体教职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按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发展定位规划报告(2008年—2020年)》的部署和安排,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为导向 ,以学校“推进内涵建设,服务地方经济”要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和谐创新为动力,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构筑特色鲜明的管理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建设达到上海乃至全国领先水平,金融等学科联动发展,学院综合实力达到上海同类高校领先水平。一年来,依靠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工作,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世博先锋行动为平台,加强班子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

1、

        2010年学院和室(系)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结构更趋合理。领导班子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加强中心组学习。班子成员坚持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和校外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权力观、政绩观。

        在创先争优活动第一阶段的世博先锋行动中,班子成员总体规划,专题讨论,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世博先锋行动”和“换届选举工作”为载体,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保证了创先争优活动第一阶段的有效开展,并取得实效,管理学院党委获得了校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党组织的光荣称号。

        在各项工作中,学院继续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对重大事情的处理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提高领导班子科学管理的能力。

2、促进院务公开,提高教职工主人翁意识

        坚持二级教代会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在教师聘任、干部选拔和推荐、教职工福利、评选推荐先进等各项工作和重大事项中,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提高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

        今年上半年,配合学校开展的教师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改革工作,学院召开了二级教代会,利用二级教代会这一平台向广大教职工宣传介绍学校有关教师岗位聘任和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做法。同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管理学院岗位聘任、分配和考核办法,并在二级教代会上得以通过,为新一轮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院“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学院组织多轮讨论,充分听取不同层面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十一五”建设的经验,较好地制定了学院的“十二五”规划,为学院的长远发展谋好篇、布好局。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筑反腐倡廉防线

        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学院党政干部和各系、部门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各负其责,依靠各部门和教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加强学院的党风廉政工作,使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党政干部自觉遵守党纪法规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按要求进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和重大事项报告。

        在非学历教育的相关工作中,严格执行学校的财务制度和办班申报制度,并认真做好办班的收费、经费管理和经费使用等各相关工作。

4、精心组织,师生共同参与世博、服务世博

        管理学院党政高度重视世博工作,较早成立了学院世博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从一开始就强调人人了解世博,人人奉献世博。学院通过开设世博宣传专栏,观看世博专题片,世博知识竞赛等方式来宣传世博,营造氛围。组织“迎世博师德师风征文比赛”等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健康迎世博”、“我看世博摄影展”等活动来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倡导高尚的生活情趣。

        在学生志愿者组织方面,院领导组织并参加各阶段的动员会,培训会,并多次到志愿服务现场、学生寝室等进行慰问,了解现状,鼓舞士气。学院广大学生踊跃参与世博志愿者报名,全院共有763人最终被录取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占学院学生总人数的26%,更有许多学生成为了志愿者的志愿者。

        教师们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世博、奉献世博,如:为保证VIP志愿者能学习和志愿服务两不误,学院领导多次商量,多方协调,为学生们调整授课计划,工商管理系的任课教师加班加点,放弃双休日,有些老师常常住在学校,为学生们上课,期间老师们平均每周增加十多节课。汪泓教授、陈心德教授、吴明远教授等带领团队参与世博相关课题研究。

        在全员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世博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学院获得了校世博工作优秀组织奖。

二、着力推进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1、稳步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注重学科均衡发展

        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学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进学院发展的一项整体性、战略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是学院发展跨上新台阶的突破点所在。

        2010年学院以提高内涵水平为核心,稳步推进上海市重点学科“社会保障”、校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轨道信息系统工程”和085知识创新项目。同时,学院也加大对现代物流管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学科的支持力度,重视学院多学科间的均衡发展,提升现代管理工程与公共决策支持系统学科群的整体实力。

2、厚积薄发,学位点申报工作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2010年5月,管理学院开始组织“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公共管理(MPA)”专业型硕士点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的申报工作。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积极开展学科布局调研,召开申报工作动员会议,对申报材料的撰写提出明确要求,对拟申报硕士点学科的申报材料进行3~4个轮次的审阅修改。在兄弟学院和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最终“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申报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获批,拓宽和改善了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布局和结构,也为学院的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舞台,彰显了学院的学科实力。

3、规范管理,严把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关,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坚持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对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跟踪、论文答辩等环节有严格明确的要求,有严格规范的学位论文开题、答辩方案、论文评阅制度和答辩程序。加强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工作,积极推进学位论文双盲抽查评估。学院招收的2008级社会保障学科40名硕士研究生经过各位导师的精心培养,已经圆满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与撰写,全部硕士生学位论文都进行了专家初审、二审、三审并修改,然后全部送外校盲审,盲审率达100%。根据目前反馈的评审结果看,外校专家均对我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

4、积极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扩大学科影响力

        学院于2010年11月成功举(承)办了“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50余所全国知名高校的近200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共收到高质量的论文150余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奇教授、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区长孙建平教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鲍淡如教授、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秘书长蒋德理教授等专家、领导亲自莅临指导。论坛的成功举办很好地宣传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扩大了学校和“社会保障”学科的影响,交流了最新学术成果,结交了学术界的朋友,沟通了学科建设信息,为今后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深化专业内涵建设

        教学工作是学院工作的中心。2010年,学院狠抓教学质量工程,教育高地和085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都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12月,工商管理教育高地的建设成果接受了教委组织的预检查,获得教委的肯定,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验收。

1、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培养计划更趋完善

        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年学院“旅游管理(邮轮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三个新专业顺利通过上级管理部门的验收检查,专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工商系全体教师更是在汪泓教授的带领下再接再厉,不畏挑战,申报成功“工商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专业品牌特色更加彰显。此外,今年学院对12个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微调和修订,主要从形式完整性、文字规范性和结构合理性方面进行完善,更有力地确保教学工作。

2、课程和教材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喜结硕果

        2010年吴忠教授的《物流信息技术》新建为市级精品课程,《市场调研与预测》、《工程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经济法》等4门课程获批为校级精品课程,《邮轮经济理论与实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立项为市教委重点课程,《国际货物运输》成为上海市全英语教学示范课程。《机场运营管理》和《生产运营管理》两门课程更是主动冲击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不断挑战自我。在课程建设喜结硕果的同时,《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Java语言编程实践教程》等6本教材也相继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3、踏出国门,实现邮轮专业海外综合实习,丰富专业内涵

        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充分准备后,2010年9月27日-10月1日,我院58名邮轮专业学生和5名专业教师搭乘意大利歌诗达“浪漫号”邮轮开始了为期5天4夜的邮轮之旅,为我校邮轮专业师生的邮轮综合实习的开展揭开了新篇章。此次邮轮实习学生完成实习报告58份,专题研究报告10篇,调研问卷400余份,视频资料和多媒体资料11份,实习纪念画册一本,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邮轮综合实习管理规章制度。这标志着我院邮轮专业实习的国际化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专业内涵建设迈上新台阶。

4、教学管理工作更为规范,稳固确保教学质量

        一是重调研,学院开展教师座谈会3次,学生座谈会5次,校级督导专家和院系领导深入一线进行课堂听课达30余人次。建立教学副院长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掌握教学信息,同时着重以教研室为主体,深入了解一线教师工作状况;二是促交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我院教职工与校外的学术交流,举办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术及教学沙龙活动,促进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举办教师教学主题座谈会5次,邀请教学专题讲座6场,师生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论坛4场。活跃了学院学术文化氛围;三是抓常规,加强基础环节管理,制定和完善关键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增强管理系统性与规范化。2010年两个学期我院教师共承担了221门专业课程共计15568课时的教学工作,2010春季和秋季毕业论文的指导人数达675人(其中春季班94人,秋季班581人),优良率46.6%。四是重研究,以课程建设、教改项目、教改论文、教材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教学与学生工作的互动。2010年我院新出版教材6本,专著1本,发表教学研究和教改论文26篇,进行的教学建设项目26项。

四、勇攀科研高峰,科研工作形势喜人

        科研是对学科和教学的强有力支撑。2010年,学院的科研工作在既有的基础上体现出新的特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科研申报热情高涨,重点和青年项目比重加大

        在学院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下,广大教师潜心钻研、积极参与,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决策咨询公开招标重点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专项、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松江区等国家、省部纵向或横向课题共计142项。其中青年项目47项,占到33.8%,青年教师踊跃融入学科团队,主动投身科学研究。

2、课题申报成功率稳中有升,国家级项目终入囊中

        得益于长期的学术积累和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加之课题申报质量高,学院今年的课题申报成功率较高。其中,校长汪泓教授领衔的“推进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等10个上海市决策咨询公开招标重点课题项目、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进一步完善上海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教育部规划一般项目“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以房养老方式的研究”、上海市科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及政府作用机制研究──以物联网为例”等高水平科研项目先后获得批准立项。8项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课题均已高质量地完成,研究成果获得了评审专家一致的高度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刘升老师的“文化蚁群系统协同演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获得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般课题,成为管理学院获得的第一项国家级自然科学课题,标志着管理学院的学术研究攀上了新的高峰。2010年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完成235.4万,完成率达到250%,其中重点项目经费完成135万,完成率达到了283%。

3、课题完成情况良好,高水平研究项目成果喜人

        学院今年的科研项目完成率达90%,一大批研究课题高质量完成,如以汪泓教授领衔的上海市决策咨询公开招标重点课题项目“上海城镇养老基金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课题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了包括上海市决策咨询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7项省部级奖项,体现了很高的研究水准,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0年,学院重大成果分达到1963分,为目标值的930%。以课题为依托,教师的学术论文也得以进一步提高了聚集度,学院教师2010年在各类学术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70篇,其中核心论文111篇,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28%和154%。科研总分达5865分,为目标值的271%。

五、培养与引进并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看成学院发展的首要工作和不竭动力,在今年为学校行政岗位输送多位骨干教师的情况下,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充实队伍。我院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和年龄结构得以不断优化,现已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的学科梯队。

        学院从学科发展的高度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的关系,坚持在岗教师进修培养和外来人才引进并举。在培养教师方面,2010年管理学院有多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另有2位教师选派到国外进修学习,推荐和安排7位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挂职锻炼,全院教师培训总学时达10396学时,人均109学时。一批年青教师已迅速成长为学科建设的骨干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院2010年录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现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硕博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3%,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目前学院在职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占师资队伍总数11%;副教授职称22人,占师资队伍总数23%;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合理。

六、探索中前进,聚焦中突破,全面打造学生核心竞争力

        管理学院学生工作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坚持“全员育人,形成和谐学院文化”,营造全院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坚持“以生为本,有效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坚持“实践创新,提高学生核心竟争力”,注重道德实践体验和专业技能实践,激发学生潜能,培育创新精神,切实抓实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产学合作教育、党建工作、队伍建设、学生志愿服务等各方面工作。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提升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创新性

        2010年度管理学院的学生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志宏计划”、民放教育、生命教育等系列活动的实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讲诚信、懂感恩”的现代学子,也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增强。本年度我院学生报名征兵30人,通过层层筛选,最后3名同学光荣的成为解放军战士;大学生义务献血268人,超额完成4人,西部志愿者2名同学志愿服务期满返校。

2、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培育学习型支部,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学院全面贯彻校党委的要求,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学习型支部为载体,结合世博主题,以点带面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树立正确的党员意识和牢固的党员形象。学院结合总支换届选举,合理调整支部设置,建立组织员制度,规范党员发展,维护党员形象。本年度学生支部共十个,增设1个研究生支部和本科生支部,共有学生党员228名,占学生数6.5%,本年度发展127名;通过二级党校的教育,构筑多渠道、多层次培训的教育体系。学院的研究生支部作为学习型党支部培育对象,建立“共同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共同愿景,在助研和助管中提高综合能力,争创和谐、奋进、优秀、先进的党支部。

3、以科创活动和技能大赛为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坚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广大教师资源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引导学生自主申报科研创新活动计划,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和能力。 2010年我院学生共成功申报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计划12项,大学生产学合作科研行动计划30项。

        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010年,学院共有71名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其中有9人分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二等奖, 24人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海市三等奖;1人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能力大赛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9人获优胜奖;9人获全国英语竟赛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

4、以内涵建设为根本,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管理学院在学生工作中,坚持育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积极营造“育人为先、服务为本、创新为魂”的思政文化,加强学生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设“学习型”学生工作组织,以研究带队伍,提升学生工作理论研究能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强化学生工作队伍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年度我院的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工作内容的调整,使纵横管理模式不断优化,同时在工作中一手抓理论建设,一手抓培训工作,深化“双提高”活动,所有辅导员均参加了分管工作块的相关培训,全年度参与各类高校专题培训14项,培训率为120%。同时充分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团队形式申报各项思政类及专业类科研项目。学院辅导员获市级以上(含市级)奖励表彰4项,发表工作论文22篇,承担思政科研项目3项,党建课题1项、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类文章2篇,承担校青年基金项目(校基金)1项,真正实现了人人参与科研的良性工作状态。同时,学院还承接学校思政类活动2项,体育类活动1项,进一步推进学院学生工作水平。

5、关注就业,立足松江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拓展实践基地

        2010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全体毕业生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达到了预期目标。2010届毕业生共有713名,分布在工商管理、金融学、工程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10个专业。截至2010年8月30日,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人数699名,就业率98.04%%。其中签约人数495人,签约率69.42%;考取研究生6名,参加2010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 并被录用的毕业生7名,考取警察6名。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校长亲自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和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设计暨就业工作动员大会,并利用领导的资源优势,增强就业信息;多渠道拓展就业信息,主动出击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吸收和借助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平台,先后与上海国际港客运中心、上海罗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好得便利点有限公司、上海星巴克股份有限公司等签定产学合作协议。同时,学院立足松江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发展,利用领导资源挖掘信息,先后与雁峰物流、挪克工业设备、正泰电器等3家企业对接,通过产学合作平台推进预就业工程。

6、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完善学院资助体系

        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学院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建立帮困机制,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通过社会平台,设立九华奖学金和中山奖学金等专业奖学金两项,另有新长宁奖学金和禹川奖学金在建过程中,大大增强了资助体系的厚实度。同时,通过依托社会资源提供校外实习岗位,优先推荐就业等措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同时也开展感恩教育,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明确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自立成才。

7、多元化开展产学合作教育

        2010年我院共有13个专业、56个班级,共计2008名同学参加了产学合作教育,而配合本次产学合作教育的合作单位的数量达到了近1000家。

        面对学生多,任务重的现状,学院以合作教育基地建设为根本,先后签约8家单位,大大拓展安置渠道;同时,采用本科生,研究生担任协调员、国际化交流项目、世博志愿者、学生科研行动计划等多种渠道安置学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管理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们:回首2010,我院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令人振奋的,它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更有赖于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让我们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宏图,在今后的工作中找准着力点,继续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超越,为把我校建设成现代化的特色大学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