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部2023年工作总结
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体育教学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对照学校相关工作要求和部门工作计划推进各项工作,现将2023年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坚持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育体育德作用,深化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改革。一是凝心铸魂筑牢根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班子读书班开展20次,各基层党支部组织学习18次;以课程思政和传统民族体育为切入点,逐步培育形成部门党建成果,上海智慧党建网7月27日发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教学部:把稳思想之舵,提升体育育人质效》。二是走进一线破解难题,唯实唯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形成调研报告4篇。三是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破难题、促发展,推荐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重点关注“为师生打造更加优质的体育运动场所”等项目,形成举措16个。四是强党性查不足抓整改,坚持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出台《体育教学部集体备课制度》等制度,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在学思践悟一体推进上形成可检视、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成果。
(二)坚持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坚持把政治标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体育教学部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制定2023年度“问题、责任、项目”三张清单。持续强化“四责协同”机制,明确党总支主体责任、党总支书记第一责任、纪检委员监督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制度,落实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认真执行“四书四会三报告”制度,加强主体责任落实的流程管理和项目化推进。规范领导班子政治生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三)坚持阵地管理,筑牢意识形态防线
扎实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年内开展中心组学习14次。党总支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部门意识形态工作,召开全体大会强调意识形态重要性,划定课堂安全底线和红线,本年度无师德失范处理。严格执行讲座、论坛、报告会等事前审批制度,做到“一会一报”,今年共审批讲座2场。严格社团管理,30个体育类社团施行“双导师”制全覆盖。严把举办国际性赛事、运动队出访、聘请外籍教练等涉外工作中的意识形态,定期排摸教师宗教信仰情况,防范传教情况。专人维护部门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向校园网供稿26篇,“工程大体育”微信公众号推送推文116篇,多篇推文入选学校二级公众号月度综合指数排名前十位。
(四)坚持夯实根基,完成党总支与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
持续夯实部门基层党建,做好“三会一课”及党员管理工作,李丽丽同志获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9月根据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优化部门机构设置,教师按项群归类原则重新调整教研室,启动基层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后,根据新教研室重组党支部,由原来的两个党支部调整为三个,将支部建在更加关键位置。新成立党支部于分别于10月19日-20日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委员及书记。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支部委员男女比例均衡,平均年龄从40.5岁下降至37.9岁,让年轻党员获得更多锻炼机会。选举后抓实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培训,特别是新上任的支部书记,11月作为牵头单位,组织实施了党校第二教学点支部书记培训班。党总支于10月27日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委员。
(五)坚持党管干部,以正确用人导向完成新一轮科(职)级干部聘任工作
党总支思想统一,认识深刻,把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升到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政治高度和战略层面,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始终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健全机制、扩大民主,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坚决维护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不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的工作水平。开展部门干部队伍情况分析,专项《体育教学部党总支干部人才工作情况报告》。启动并完成新一轮科(职)级干部聘任工作,干部选任5名,其中提任2名、平职交流3名,有效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
二、以审核评估为抓手,加强体育教学改革
(一)认真落实,顺利完成本科教育教学专家进校评估工作任务
按照上海市教委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开展审核评估动员,制定《体育教学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完成《体育教学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对体育教学部教学管理制度文件进行自查自纠,全面清理、完善、修订审核评估支撑材料,顺利完成专家进校评估工作任务。
(二)严格要求常规教学和教研工作
1.根据后疫情时代的实际情况,组织撰写并实施恢复性练习+八段锦+专项的课程教学大纲,保障上半年体育教学工作有序完成,培育“人人都会八段锦”的程园特色体育文化。
2.下半年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落实 “1+3”体育教学改革措施。优化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案,更换课外体育锻炼软件供应商,使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体质测试统一在同一系统内,提高效率和学生满意度。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获批1项市重点课程、 2项校教学建设项目;完成1 项校教学建设项目结题。
3. 严格落实听课、 看课制度,组织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师生座谈会等研讨活动,积极组织实施教学示范课,选派2位教师参加学校“精彩一课”教学示范活动;并落实“质量月活动方案”。
4.认真做好教学团队的管理工作,顺利完成教学团队的续聘与调整工作。各教学团队认真落实学校相关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有序进行中
3月11日至4月9日间,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有序组织受疫情影响未参加或未完成2022年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学生进行测试,并于4月15日完成上报教育部数据平台的任务,合格率为87.40%,保持连续三年持续上升的势头。
202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于10月28日开始,预计12月17日结束。今年2020级和2021级学生仍遵循往年的测试实施方案,但对2022和2023级学生,开始试行网上预约制测试方案,即学生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自主确定测试时间,为2024年全面推行预约制室内项目做准备。目前测试工作在学工部和各学院的支持下有条不紊进行中。
三、以体育活动为载体,活跃程园体育文化氛围
(一)成功举办后疫情时期的首次全校性体育活动
在校领导和各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精心策划和组织,克服种种困难,圆满举办了2023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运动会。
(二)充分调动资源,恢复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1. 发挥带教教师、学生体育总会和学生体育类社团的作用,顺利开展校级CAC一级联赛和院级CAC二级联赛及学院二级体育竞赛活动;联合航空、化工等学院,策划、举办了覆盖全校学生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射箭、羽毛球、街舞等8项体育节学生赛事。
2.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30个体育类社团、校篮球联盟、学院体育部、学生课外锻炼等群体活动,按照工作方案有序进行。
(三)推进校体委会的各项工作
1. 4月顺利召开校体委会工作会议,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
2. 与校工会协作,对全校各学院、部门40余位教授八段锦的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力争达到“人人会打八段锦”的建设目标。
3. 与校工会协作,组织教职工参加市级运动队,协办全校教职工羽毛球等多项赛事;对全校各学院、部门40余位学习八段锦的骨干教职工进行培训。
(四)协助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开展留学生体育工作,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 积极配合国交处(国教学院)开展留学生体育工作,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组织留学生参与舞龙等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培训,选派优秀留学生代表学校舞龙队参加上海市城市业余联赛并获二等奖
2. 协助国交处(国教学院),组织留学生参加乒乓球的训练,并参加第十八届上海市外国友人乒乓球赛。
四、对标体育专硕基本条件,加强学科建设
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基本条件为标准,加强学科建设,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引进1名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1位老师获校内硕导资格;新聘请2位全国著名体育学者担任名誉教授。
(二)以国家级项目申报为契机,促科研能力持续提升
1. 根据学校要求积极开展高水平科研的申报工作,本年度部门有效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项目5项。
2. 凝聚部门的学科重点发展方向,引导教师聚焦学科发展前沿,全年发表6篇四类以上期刊论文,创历史新高;出版专著2部;获批市体育局项目1项。
3. 邀请4位国内外专家到校讲学,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协助教师开展结题相关工作,完成1项国家社科项目结题。
(三)落实主题教育调查研究,引导教师社会服务
主题教育期间对本部门教师,科研方向进行了梳理,并且引导教师开展以专项技能为基础的社会服务工作,促成校内外合作横向项目2项;参与市体育局社会服务1项,参与松江社区体育服务3次。
五、抓特色强优势,稳步推进竞技体育
(一)稳固高水平运动队特长,为国育才
1. 与招办一起抓好高水平运动队最后一次的招生工作,通过校整招生细节、走访生源基地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运动员报考。本年底招生数量和质量均较2021和2022年有所提升。
2. 组织好2023年全年的常规训练、寒暑假集训和赛前训练的工作和缓解学训矛盾的补课与学分认定工作,37名运动员获益,高水平运动队毕业生就业率100%。
3. 男篮获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季军,代表上海出战CUBA东南赛区比赛。男篮教练员、运动员入选上海队,参加首届全国学(青)会,助力上海获亚军;男足获上海市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冠军,2024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邀请赛冠军。
4. 共建“上海嘉定交发工程大队”参加中国足球协会室内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获2023年度季军,取得上海市五人制足球职业俱乐部的联赛最好成绩。我校丁顺杰老师获最佳球员,学生王庆获最佳守门员;丁顺杰、王庆入选国家五人制足球队出征亚锦赛。
(二)推进阳光体育竞赛制度建设,传承发展
1. 修订《阳光队管理条例》,制订《常设队日常报销管理指南》,进一步规范18支阳光队的管理工作,提升阳光队的核心竞争力。截止到11月25日,跆拳道队和射箭队参加全国大学生锦标赛,分别获得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和三等奖3项;获上海市十七届运动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1项;获上海市大学生阳光大联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和三等奖7项。
2. 制作并宣讲学校学科竞赛系统录入指南,推进竞赛系统录入工作。鼓励教师开拓新的阳光体育发展方向,参加了帆船、赛艇、浆板、橄榄球、排舞等新项目的赛事。
3. 开展典型事迹系列宣传活动,形成八段锦、舞龙、射箭、功夫扇等民族传统文化阳光队矩阵,培养五四青年团队、体育之星典型,以体育人加强学生爱国荣校的体育思政教育。
(三)积极承办比赛,为2024年赛事练兵
1. 举办 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锦标赛热身赛暨2023年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邀请赛。
2. 承办上海市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共五个组别的赛事,近600名教练员和运动员参加。
3. 承办2023中国大学生自行车线上赛(上海赛区),以及上海虚拟体育公开赛SVS光明虚拟自行车联赛高校赛。
六、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承办工作
(一)积极推进赛事筹备工作
2023年3月,国际大体联来函,确定我校承办的2024年赛事具体时间为2024年6月10日至16日。上海市教委、市外事办、中国大体协分别于4月、6月、8月批复,同意该项赛事的赛期调整。
学校在9月25日召开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组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布置赛事筹备相关工作;10月17-21日组团观摩晋江2023年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赛,汲取赛事承办经验;11月17日召开组委会各机构联络员工作会议,推进赛事筹备工作。
(二)接受国际大体联的现场考察
2023年3月31日至4月2日,国际大体联竞赛部主任胡安•卡洛斯•霍尔加多,对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筹备工作情况进行考察,并对我校的赛事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参加国际大体联的线上培训和线下研讨
1. 3月15-17日,参加为期三天的国际大体联组织线上培训会议。9月28日参加国际大体联锦标赛组委会赛事注册和认证工作线上培训会。有来自美国、西班牙等近20个国家的大学生体育协会和高校参会。
2. 5月10-12日,校内选派2名教职工赴瑞士洛桑参会国际大体联线下研讨会,并做赛事筹备汇报。
(四)积极做好外联工作
积极联络赛事协办单位,已获得松江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足协、东华大学和上海体育大学复函。协助与指导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体育馆、松江体育馆的设施设备采购与功能用房改造工作,确保赛事场馆能如期投入使用。协助校办、对外联络部、财务处等部门对接市金融业联合会等机构,拓展赛事经费渠道。
七、科学管理,为师生活动提供场馆保障
(一)配合基建处和资实处,做好新建风雨操场的建设以及开办经费各项采购任务的落实。
(二)为学工部、团委、机汽、工训等部门的大型活动提供场馆保障。
(三)在校办的指导下,协调做好长宁校区体育场馆的开放工作。
(四)科学编制体育场馆使用表,安排人员值班管理,保障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