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主题党日
发布时间: 2018-12-11 浏览次数: 13


主题党日记录

活动主题

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

活动时间

2018.11.7

活动地点

行政楼802

参加党员情况

应参加党员17人,实际参加党员16人,请假1人。

请假人员名单:李家涛

吴超:本次主题党日由徐静老师负责主讲,欢迎其他老师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发表个人看法,特别欢迎其他老师结合各自课题申报心得或教学心得予以补充发言。

徐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指引下,高瞻远瞩、纵览全局,走出一条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遵循、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核心内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践行路径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我认为:首先,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灵魂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经在不同场合60余次详尽论述和深刻阐释这一新理念新提法,“命运共同体”业已成为贯穿指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主题词”和“总纲领”。2017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正式决议之中,成为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众多国家积极响应的共识。31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在第2344号决议中,敦促各国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表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在国际社会已形成共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义所系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精髓所在。

其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和首要考量。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旨在推动各国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合作而不对抗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28次,访问50多个国家,实现对五大洲不同类型国家元首外交的全覆盖、对发展中国家整体合作机制的全覆盖。这些出访,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外交为舞台,通过对结伴但不结盟理念的全新实践,搭建起遍布全球、日益壮大的“朋友圈”和伙伴关系网络。

再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渠道和具体路径。“一带一路”建设在遵照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推动和扎实促进与沿途各国发展规划、制度标准的相融对接,将牵引带动沿线国和相关国经济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为目标导向,力图使之成为推进国际社会共商发展、同谋合作的平台场所。自该倡议提出的4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发展战略顺利对接,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20175月,中国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取得5大类、76大项、270多项合作成果,形成国际社会纷纷点赞、多国政府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

刘兴民:外交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对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顶层设计,既深刻总结五年来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进展,又全面规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外交任务与方向。报告将实践与理论创新紧密结合,创造性地提出有关我国对外关系、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主张,全面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先进性,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外交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也要把这种新的外交思想很好地融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梁志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改变,但动荡、冲突、失衡的一面十分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各国人民期待提出符合时代需求、促进国家间和谐相处的新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应了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迫切愿望和不懈追求,为破解当下安全与发展难题、推动国际关系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思路,使中国外交准确把握了时代发展脉搏,牢牢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着重讲清楚这一思想变化的历史脉络。

刘芳: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为此规划了实践路径。“持久和平”就是要跳出冷战思维,摆脱强权政治的阴影,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和睦共处,寻求持久和平与安宁。“普遍安全”就是要倡导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推动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合力消除安全威胁,谋求共同安全。“共同繁荣”就是要各国优势互补、同舟共济、相互促进,推动经济全球化再平衡,促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开放包容”就是要坚持开放发展,反对保守封闭,坚持文明多元,反对孤立隔绝,倡导不同国家和文化间的交流互鉴。“清洁美丽”就是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和目标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愿意也能够为解决人类问题、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吴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既要精准把握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又要循着这一目标方向,系统掌握各领域各方向对外政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重点突出、协调并进、全面深入的生动局面,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不同的强国之路。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为人类社会发展应当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












(打印、冲洗照片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