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他,曾是报刊撰稿人,一出手,便妙笔生花;
他,曾是学校宣传者,一张罗,便台前幕后,
如今的他,牵挂的不再仅仅是一篇约稿,一次访谈;
如今的他,心系的却是学院里每位学生,每名教师。
你可以在每年学院新生的开学迎新典礼上看到他,在那里,他会用鼓励的话语让懵懂的大一新生明确目标,获得希望;
你还可以在每年熙熙攘攘的应届生面试现场看到他,在那里,他会用坚定的话语让每位毕业生怀揣梦想,信心满满。
特别记得,2008年11月的一天晚上,他冒着磅礴大雨坚持参加学院学生会的换届仪式。在会上,他感谢每位为学生会付出努力的同学,更感谢大家为学院的成长所做出的贡献。他不仅希望每位学生会成员在未来能有卓越的发展,更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回来看看这片有着每位同学辛勤汗水和见证其成长的舞台,学院在任何时候都会一如既往的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支持。这短短的一席话,简简单单,朴实无华,但却让很多在场的同学潸然泪下,铭记于心。
2009年,当他在课余无意间听到学院学生抱怨实践机会少,并非常迫切希望能深入地铁的正常运营,从一名地铁工作者的角度参与地铁的工作和服务这一愿望后,他认真分析了现有地铁志愿者的工作,还听取了部分学生的希望和建议后,主动联系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希望结合学院学生地铁行业的相关知识,并利用轨道交通九号线松江大学城站的地理优势,在9号线成立松江大学城自管站,即让学院的学生从事车站志愿者、票务员、站务员、行车值班员甚至车站站长的岗位。这一想法,不仅将为学生直接参与现场操作提供机会,还可以帮助公司方提供如英语交流等更好的服务。因此,当他说明来意,该方案立即被第一运营有限公司采纳,并迅速推广至其他线路。如今,9号线松江大学城大学生自管站已成功运作2年,共4批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轮值上岗,每位参与的学生不仅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还在实践后重新思考,获得提高。他们曾说:“如果没有这个机会,我可能从来不知道地铁的工作是如此的责任重大。很感谢他,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实践机会。”
当时间的车轮滚滚转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面对突然接到上海地铁第二运营有限公司世博志愿者增援的特殊请求,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即联系,开展部署。短短两天,他就在绝大部分学生均已离校的暑假期间,完成了50名学生前往轨道交通2号线南京东路站和陆家嘴站、9号线马当路站及13号世博专线等四个站点的人员组织任务。在安排好工作时间地点后,他还在志愿者们正式上岗期间,亲自前往站点感谢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在那里,他带着亲自挑选的水果、点心、润喉糖等慰问品看望志愿者,并亲切地与每位同学握手问好;在那里,他详细了解了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并对高温天的防暑工作及夜间归途的安全问题更是仔细询问,详尽安排,他不时的提醒负责老师要做好志愿者的晚归点名制度,让志愿者安全回家,让志愿者家长更放心。他的这些举动,让在场的志愿者们感动不已,他们不仅用他们最真挚的微笑感谢他,还用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世博会的服务工作中。在他的赞扬和鼓励下,50名增援志愿者们不仅将工程大优秀的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更用实际行动为世博会的成功、精彩、难忘献上最有力的支持。
如今的他,工作仍在继续,他的身影依旧忙碌在新生的军训现场;依旧忙碌在毕业生的招聘会场;依旧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思考着,为每次的校企合作奔波着……
他,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每位学生,每名老师的坚实后盾,为了学生和学院的发展不断努力着的党总支副书记——徐建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