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事一例”初心案例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高职学院管理系党支部实施“党建+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党建
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以德育人 以文化人
高职学院管理系党支部
一、案例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收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学院管理系党支部实施“党建+课程思政”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治引领,提升支部组织力,推动立德树人工作
支部突出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党支部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强化党支部对课程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的把关作用。
(二)班子带头,以点带面,以课程思政项目提升支部党建科学化水平
通过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积极申报并践行课程思政项目建设,2017年班子成员袁建昌教授获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首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并于2018年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2018年支部书记刘春娣副教授申报的《微观经济学》获批学院首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2019年党员教师刘润申报的《人力资源》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获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支部形成了良好的课程思政建设氛围。
(三)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达到协同效应,构建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在专业课程讲授中注重融合思政内容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在专业课程实践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等内容,与思政课达成协同效应。
实现了教学内容重构,重视学生品格养成;教学案例重新,重视学生知识融会;教学任务重设,重视学生团队合作;教学流程重组,重视学生互动体验;教学效果重评,重视学生过程学习的育人格局。
(四)创新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聚交叉学科之智慧,凝可复制经验
管理系党支部联合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由袁建昌教授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学院党委副书记田盈耕、李云先、学院副院长吴训成参加了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聆听并交流了心得体会。
通过跨学科专业课的交流讨论,将袁建昌教授的成功做法进行推广和复制,使思政内容更具有亲和力。
(五)借力校企课程思政讲师团,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联动,积极弘扬主旋律
支部与上海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大学生邮轮职业训练营项目,让学生在获得职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更加坚定的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六)以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建设为引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工匠精神”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九大和今年两会都提出了工匠精神对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重要意义。
特色亮点
(一)“前沿—开放—生长”的知识架构,是党课构建的前提
支部立足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以“工匠精神”为主题,通过知识重构,精准契合高职学院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特色,突出党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党员为学院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聚焦—递进—统整”的课程内容,是党课高效的保证
聚焦工匠精神本质与内涵,按照“溯匠源-明匠理-修匠心-造匠人-筑匠气-凝匠神-铸匠魂-展匠梦”这一脉络层层递进,有效整合课程内容。
(三)“专家—引导师—协作员”的课程引导者,是党课团队的“三驾马车”
党课由高职学院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办主任、副主任担任专家,由学院各教师党支部书记担任引导师,各学生党支部书记担任协作员,共同组成党课团队的三驾马车。
(四)“理解—行动—生成”的课程规划进阶,是党课实施的路径
系列党课由高职学院党委书记团队主讲,授课按照课程内容章节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目前已完成教学大纲和党课ppt的首轮建设。
经验启示
管理系党支部通过践行课程思政理念 以德育人 以文化人提升了支部政治功能, 将支部工作的着力点与立德树人相融合,与学科建设相融合,与学校发展相融合,与服务社会相融合,相信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的建设将进一步激发党员教师爱岗精神和敬业自觉,成就党的事业,拓展人生价值。 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党支部书记的头雁引领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接学校跨越式的大发展!实现大成功!